新闻中心XIN WEN ZHONG XIN

企业动态 媒体关注 专家视角 收藏百科

媒体关注首页 > 新闻中心 >  媒体关注

范迪安 | 易英是一位行吟在大自然的诗人

来源: 时间:2021-12-22

易英的勤奋在美术学院人到中年的一代人里是出了名的,读书、译著、写作、讲课与工作,他事事做得投入认真,精细周到,持之以恒。除此之外,他每逢节假,就或与画家近友结伴、或带学子晚生前往城外或外地写生,类似京郊黄花城、爨底下那些美术学院写生的老基地,他是去了多次的,每次都带回来不少作品。这种坚持显然是接续他学画经历的功课,也是满足钟情于绘画那种“内在需求”的结果。

1640138922227810.jpg

易英作品


正因为他不谋“画家”之名,更无以绘画成名之意,他倒是画得没有包袱,只作为自己的真正爱好。大凡爱好的,就是自然的,因为是自然的,于是是朴素的。他的画就像一位行吟在大自然山村原野坡地以及溪流旁畔的诗人,所摄取的都是散发着朴素光彩的花草。面对自然风景,他所采取的方式是道地的写生,写景物景色的固有生态,捕捉它们的生机与生气。从作品的内容看,他的目光大凡驻落在山乡田野的一角,取景集中,传连出虔诚凝神的作画状态。所画的景色既含有乡村的烟火人家气息,又透溢出远离喧嚣的清新意境,表现出对于所画对象亲切的倾心。

1640138966302214.jpg

易英作品


看到和想着易英的画,我体味到,他亲近自然的心灵和目光很可能连接着他在湖南乡村当知青的体验。通往山坳的小路、透过丛林的阳光、一片翻犁过的沃土、一弯浅浅的溪流,他画中的景物都似乎是他早已爱过并且在心里不断闪现的对象,他用一往情深的“重温”这种方式感觉它们,将遥远的乡情寄住在笔下,使画中的形象浸染着一份浓郁的情怀。我这样“解读”他的画,不是为了抬高他的画作的身价,而是希望每一个看到他的作品的人,都能从其中领悟一位心诚者的手笔和一份手笔下的真诚。

1640139256933626.jpg

易英作品


当然,易英的画,更是他作为易英教授有眼光、有修养的结果。他研究西方美术史论,是我国在西方美术史论研究上富有作为的中年学者,尤其在西方艺术史方法的研究上堪称一位有建树的名家;与此同时,他也长期进行中国当代艺术的批评,撰写有大量的画家研究和当代美术的文化研究。

1640139290839208.jpg

易英作品


在这些专业研究的过程中,他踏访欧洲,考察各国著名美术博物馆,对西方绘画的经典作品稔熟于心。从英国的风景画到德国的风景画,从风景画的印象派到风景画的现代派,对西方风景绘画研究上作有许多专论;他也与中国当代许多画得好的画家交往甚密,在艺术批评上属于注重作品“本体”研究的一派。

1640139340529677.jpg

易英作品


这些看画、读画和分析绘画的学术工作,显然丰富了他的视觉感悟,潜移默化地在他的绘画中起着作用。古人尝云:“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作诗也会吟”,依他长期研究中外古今绘画的积累,他从“吟”到“作”,“作”而出手不凡,就是自然而然的了。

1640139364976240.jpg

易英作品


这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在内容上从心所得,在色彩、色调、笔意上也依心所发。他的色彩品质与他画的内容是相关的,都属于朴素一格,他的用笔风格也同样敦实严谨,点染勾划都顺从造型的需要。他对细节的认真刻划塑造,使他的作品富有充实的面貌,他对光感的注重乃至有意义的强调,使他的作品洋溢着蓬勃的光芒。

1640139397606886.jpg

易英作品


随着他不停地画,他在造型个色彩上都更加得心应手了,有的写生一气呵成就是一副佳作,有的在记录素材后进行作式的整理,也保留了即景即兴的感觉。总而言之,在一个史论家的易英之后,一个画家的易英逐步成形了。


景外之境·易英教授学术研讨暨写生风景油画展

1640139430345272.jpg

12月18日(本周六),“景外之境·易英教授学术研讨暨写生风景油画展”即将在北京非遗博物馆隆重开幕。这是易英教授艺术创作生涯中,第一次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个人作品展。本次展出的作品均是易英教授的心血力作,亦是教授近年写生作品最完整的呈现。

1640139641373126.jpg

易英教授


易英,湖南芷江人,著名美术史学者、教育家、画家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中央美术学院国家视觉艺术发展战略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专家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,美术研究杂志社社长,《世界美术》杂志主编。